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资料100字 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资料有哪些

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资料

一、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二、《史记》内容简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1、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2、表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书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4、世家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5、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延伸阅读

司马迁与史记运用了几种体例分别是什么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扩展资料:

《史记》真实系统地记载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史,是从解决自身的衣、食、住、行开始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每一项创造,都是文明进步的成果。

司马迁之前虽然也有许多学者谈及经济问题,但是较为系统地记载社会经济史的专篇,则是由《史记》首创的。

其中《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最为典型,记载经济概况和活动最为具体详细,两者紧密联系,互为表里,从纵横两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情况,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可靠资料。

司马迁对历史、社会独特的理解、特殊的写作立场、特定的时代、广泛的游历、残酷的命运,以及对古老史官传统和先秦诸子理性态度的继承,确立了相对独立和批判的写作立场,使其成为了一部批判性的而绝非歌颂性的著作。

参考资料:

史记是司马迁的什么之作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是中国史学界一座巍峨的丰碑,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

司马迁出生在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掌管朝中史料典籍,并愿望修订一部自黄帝时代至西汉近三千年的历史专著。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受父亲的影响,他对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朝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些名目繁多的历史典藉,是他后来写《史记》重要的资料来源,也为他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后来全国各他的游历,在民问收集了许多的历史资料,把他所听到的许多民间传说都一一记录下来。他前往各个古迹现场走访察看,了解当地的民情民意,开阔了眼界,又弥补了史书上许多存在的不足。

司马迁的父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要他在当上太史令之后,编写一部系统而又全面的史料书籍,以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司马迁悲痛万分,跪在床前,含泪答应。

司马迁当上太史令之后,着手整理资料,按时间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是一项重大而又繁锁复杂的工程。做起来令人孤独寂寞,苦燥无味。需要细致入微,恒心毅力。

那些历史人物是巜史记》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们一生的波澜壮阔,忍辱负重,九死一生,他们辉煌的业绩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司马迁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他首开传记文学的先河,将那些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载入史籍,彪炳千秋。

正当司马迁的《史记》按照他的计划正常写作之中,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李陵事件他出于正义之心谏言,令汉武帝勃然大怒,把他打入死牢,接受宫刑。为了没有完成的《史记》,他选择坚强地活着,忍受巨大的奇耻大辱,继续为完成《史记》这一历史史命而奋笔疾书。

司马迁从二十多岁开始着手准备资料,到出狱后的八年才得以完成巜史记》,倾尽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这一年他年近花甲。三十多年的苦难人生,凄凉落魄,我们难以想象,我们只知道正是他那伟大的人生经历,才有他伟大的作品传世于千秋万代。

大多数的历史人物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励志前行,奋力拼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

史记和司马迁的资料

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学上的一座里程碑式史学巨著;

2、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