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帖《兰亭序》图片 书法名帖《兰亭序》作品欣赏

书法名帖《兰亭序》

  兰亭序  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中和之美的典范

说到王羲之,不得不说他的《兰亭序》,这幅书法被后世书法家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也被称为行书的典范之作,很多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兰亭序》只有28行,324个字,这么一幅书法为什么能够受到后人的推崇和称赞呢?

首先,《兰亭序》是人书合一的典范之作,笔下的书法与当时的心境融为一体,笔势随着心情的起伏而起伏。

王羲之从书法的开头到结尾丝毫没有紊乱之感,整幅书法呈现出流畅飘逸之风。所写内容与笔风、心境合为一体,虽然有些字涂涂抹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整幅书法的美感,相反还带来了率真之感。

其次,《兰亭序》在笔法上也值得后人学习,如果仔细观察此幅书法,会发现在起笔的时候多以尖锋入纸,这样的写法既让整个字充满了活力感,又可以顺势引入下一笔,使前后呈现出紧密相连的气势。

这种尖锋入纸的笔法运用影响了很多书法家,直到现在的书坛仍然具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其实这幅书法在笔法的运用上有很多精湛之处,但是尖锋入纸是这幅书法之中的一大特点。

一幅书法能够称为传世书法,仅仅只有以上两个特点是不够,那么《兰亭序》第三个特点就是章法美。

此幅书法只有324个字,字与字之间并没有相连的笔画,但是前后呼应紧密,使整幅书法成为一个整体,这也是王羲之章法的特别之处。通过前后的呼应关系,笔画顺势舒展,行与行之间顾盼生姿,实属大家手笔。

《兰亭序》第四个特点就是文章美,纵观传世书法,不论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都是用词深切,是自身真实的情感流露。

而兰亭序也不例外,这幅书法不仅笔法精湛,而且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文章开头叙述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写出了当时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最后由微观到宏观抒发了感慨,用词优美,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也正是《兰亭序》具有以上几个特点,让它成为了传世的经典之作。其实《兰亭序》的优点还有很多,但是这四个是其主要特点。

虽然传世《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是从历代书法大家的摹本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的笔法和章法之美,这幅书法被称为行书的典范之作,并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实至名归的。

兰亭集序书法特点是端庄大气

《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是:

《兰亭集序》一共有28行,共324字。

它的章法浑然一体,笔画粗细多变,运笔藏露相间,字形疏密相掺,连墨气也忽淡忽浓。

整篇作品具有含蓄和谐的节奏韵律,“遒媚劲健,绝代所无”,最能体现二王时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宋代米芾曾有一句诗:“之字最多无一似。”

确实是这样,在《兰亭序》中的二十几个“之”字,七个“不”字,虽然均为一字,但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写法,笔法结构千变万化,令人赞不绝口。

兰亭集序这部作品体现出了什么书法特点与特色

兰亭集序(唐神龙本)《上虞帖》为唐摹麻纸奉,现在被收藏 在上海博物馆,此帖的铭填也极其精细,其草法灵动绰约,劲拔遒丽。

《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日”字样,所以被取名为《十七帖》。该帖共收纳了书札 28通,共107行,942字,字笔笔送到,体势雄健,字与字之间根本不以牵线相属,但却气势连贯,法度精严、点画分明的用笔特点尽现于字体之间。十七帖 兰亭集序(唐神龙本) 寒切帖(唐摹本)

兰亭集序书法特点

一、首先整篇书法文章优美,众所周知,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一直很受欢迎,如果这么朗朗上口的文章和笔法精湛的书法相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文章有感而发,感叹了世事无常,和最后表达出的豁达心态,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由远及近的写法,让人拍案叫绝。

二、其次就是《兰亭序》中的章法好,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说过右军的《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纵观整幅书法,首尾连接,前后呼应,变化多端,一气呵成,在虚实结合上也是恰到好处,如此精美的章法,实属罕见。

三、第三点就是笔锋之美,整幅对笔锋的运用也是登峰造极,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等等,妙不可言。每一个字仿佛是一个生命体,虽然和前后的字没有连笔,但是整幅书法却能成为一个整体,这说明王羲之不但在笔锋上运用高超的技法,在整体结字上也是下尽了功夫。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