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罗浮山下一绝诗全文 苏轼写罗浮山的诗

苏轼罗浮山下一绝诗全文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是被贬到惠州的,这一年,他57岁。

惠州属岭南,在宋代时,这里是蛮荒之地,罪犯多被流放至此。

许多人被流放贬谪到这里,都充满了怨怼的情绪,而苏轼以他独有的旷达发现了惠州的妙处——荔枝好吃。

他说:罗浮山下四季如春,枇杷杨梅接连成熟,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人。

延伸阅读

食荔枝二首

《食荔枝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做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

《食荔枝二首》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还有一首诗是《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枝》的全文是什么

苏轼《食荔枝》的原文是:《食荔枝》(shílìzhī)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四时春是什么意思

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样。

[出典] 北宋 苏轼 《惠州一绝》

注:

1、 《惠州一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注释: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也。’”

啖:吃。

三百颗:极言其多,意指饱食荔枝。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3、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芦桔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诗.是什么诗义是什么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答,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内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罗浮山下四时春写的是哪个省

广东岭南地区。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因此该诗描写的属于岭南风物。

罗浮山在哪呢?诗中最后一句提到“岭南人”,不用问,罗浮山就在岭南,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广东省中东部有两个地级市,南边的是惠州市,北边的是河源市。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罗浮山,就北起河源市,南止惠州市。

错把他乡当故乡原诗译文

《食荔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