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性本善 VS. 人性本恶)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摘要: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儒家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路线上探索人性。这一期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问题相信你们一定都被问到过。那你认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孟子和荀子吵了两千多年的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十二字的《三字经》开篇,大概每个上过学的人都能背诵。但你们真的相信这句话吗?就我的观察来看,恐怕认为 “人之初性本恶” 的人是要比认为性本善的人来得要多一些。我有过一个认为性本恶的语文老师,他说教一个人好,难上加难,教一个人学坏,轻松到不用教都会。这话也算说的一针见血。
有趣的是,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孟子老爷爷和荀子老爷爷却在性善和性恶这个问题上有着完全相反的主张。孟子主张性善,荀子认为性恶。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告子章句上》
荀子:“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 《荀子 荣辱》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 《荀子 荣辱》

我知道有人一看文言文就会头大,大厨我来把生鲜原料处理一下,方便理解!

 孟子:性本善  

人都有一些基础的感情,比如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恻隐之心也就是同情心、同理心,有了恻隐之心人们会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羞耻之心让人懂得羞耻,从内在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行为;恭敬之心让人对长辈或者上级产生敬畏;是非之心让人有了基础的价值观和对对错的判断。这些基础感情组成了仁、义、礼、智这四个基本道德准则,人生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德,人性本善。

不瞒大家说,我一直是人性本善论的忠实拥护者。

我是一个金庸迷,也许之后我也会引用很多金庸笔下的故事。《射雕英雄传》相信大家都听过看过读过,都知道靖哥哥是谁。郭靖就是一个儒家人性本善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天生一股痴傻般的善良,哪里需要正义,靖哥哥就出现在哪里。第一次见到假扮成小叫花子的蓉妹妹,靖哥哥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一件貂皮大衣,和一匹宝马送给了小叫花黄蓉。郭靖的善,是孟子所讲人性本善,那种善不是做作,也不是风格,而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本性。

当然,我不相信世上有郭靖那样纯粹的善,但我相信与郭靖类似的人性本善是人人都有的。我相信我们小时候都有许多彰显人性本善的时刻。例如,不小心打坏了别人的东西,心里说不出的歉疚和恐惧;看到坏人听到坏事,心里说不出的厌恶;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本能地上前去帮助,至少有想去帮忙的直觉;第一次做坏事的时候心里像拨浪鼓一样忐忑不安,比如偷吃的。如果你有这些时刻,那么你应该承认,这些都是人性本善的证据。

 荀子:性本恶  

人都是一样的。只要是人,不管你是尧舜这样的圣君,还是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都有一样的本性。这个本性就是好吃懒做、好利恶劳。人的本性是恶劣的,但人可以用行为来改善自己恶劣的本性。通过符合道德的行为,有的人成为了尧舜,有的人成为了夏桀商纣。

很多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他们也喜欢拿外面的熊孩子做例子。
几岁的小孩,总是吵吵闹闹,喜欢乱打乱踢。在公共场合,从来不知道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在家也不体谅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还要换尿布。再长大一点,不用教就会跟同学一起撒野,还喜欢玩火。骗人总是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古往今来,熊孩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还有的人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上古时期的人类,与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打打杀杀,一样的充满血腥和暴力。不懂得理性,解决问题诉诸武力和暴力。有利可图的时候是一个样,需要劳动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这说明人的本性是恶的,也说明人和动物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善恶怎样定义:
善恶的定义是有必要讨论一下的,说了半天性本善性本恶,怎么样才叫善,怎么样才叫恶呢?
善恶只是相对的吗?有绝对的善恶吗?
这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儒家思想给出的定义大致为:仁义礼智就是善,不仁不义,不讲礼没智慧,就是恶。
虽然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善恶的标准是一致的。因此他们的方法论是相同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统治者应该用仁义礼智循循善诱,不让人的善良本性受到污染。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统治者应该把仁义礼智灌输给大众,让大众通过自己符合善的行为,与自己恶的本性斗争。

西方哲学中,“善”这个字最接近的翻译就是“Good”,意为“好”。“好”这个字几乎无法用其他语句来定义,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概念,所以我们却很难找到比它更基础的词语来解释它。“好”囊括的内容比儒家意义上的“善”要多一些。“幸福”,“美”,“满足”,“发展” 等等概念都可以算作是“好”的。

而在中国哲学的讨论中,“善”这个词似乎包含了一种“意愿”的元素。换句话说,“善”与“恶”指的是一种意图或意志的好与坏,或是一个意图造成的结果的好与坏。

你认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由于规章原因,我们暂时没有文章留言功能。不过我们非常欢迎大家与我们进行哲学讨论哦!只要在后台留言就可以了,我们会在后台保持监控。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打包带走:

如何理解孟子的人性本善?
如何理解荀子的人性本恶?
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理解不同,却为什么发展出了相同的方法论。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孟子和荀子只是主张人性 本 善或者 本 恶,也就是人刚出生的状态。这是否代表,他们都认为人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改造的?

饭后甜点:

谈到这里,下一个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了。
Nature vs Nurture   先天vs后天
到底是DNA对人的影响更大,还是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大?

图片来源:网络
艺术指导:Sisi Jingyi Yu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