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桥(二)

二、外城河桥(1)
据《如城志》记载,外城河又称濠河,“四面环城,北接运盐河,绕堞环绕。深一丈二尺,广一十五丈,袤三千三百六十丈。内穿北水关,绕市河,出东水关”。近500年来,仅北门一段拓宽取直,其余三面原址未动。鉴于内外城河之水都是从北水关入、东水关出,我们就逆时针绕外城河,一路欣赏外城河的风光和外城河桥的故事。
通扬运河的河水从北水关进入,向西经过蓝湾桥,然后折向南,流向外城河的通城桥。
通城桥是一座三孔的东西向砼桥。通城桥向南是新生桥。广福路贯穿新生桥和内城河的望月桥。在新生桥和望月桥之间、广福路北,有一座千年古刹——海月寺。
据清代沙元炳撰写的《如皋县志》记载,海月寺始建于北宋天禧年间,原名观音堂。清乾隆十三年重修,增建了楼殿房舍和钟鼓两楼,更名为海月寺。海月寺从初建距今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仅存钟鼓楼、天王殿和两棵古银杏。钟鼓楼为歇山式二层建筑,并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被列入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六大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这六种屋顶形式指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和盝顶。歇山式建筑在宋、元时期大为流行,北京天安门就是重檐歇山式建筑。
在新生桥和饯日桥之间、外城河东岸有一座栖风亭。栖风亭的历史不详,但在很多古代如皋诗人骚客的诗词中都有提及此亭。
栖风亭向南就到了饯日桥(新皋桥)。饯日桥位于古城西门——饯日门,现在如皋市重要的商业街中山路横穿古城西门和古城东门。中山路沿线遍布现代化酒店、购物中心、新华书店和各种品牌店,以全新的、现代化的面貌再现了几百年前古城商贾林立的繁华景象。
沿外城河继续南行可以看到,外城河东岸边隐逸在茂密树丛中的射雉亭。射雉亭是具有春秋时期风格的粗犷的三角亭,是当年“贾大夫射雉”典故的发生之地。据《春秋左传集介》记载,贾大夫长相丑陋,偏偏娶了一位美貌娇妻。婚后三年,妻子不笑也不说话,这让贾大夫很是郁闷。一日,他驾车前往江海之滨的无名泽地,射下一只雉鸟送给妻子。这只雉鸟美丽无比,堪比凤凰。妻子开心地笑了,并开始说话。从此这个无名泽地就被称为如皋。射雉亭默默地立在这里,无声地讲述着如皋古城的岁月变迁。

继续向南是集贤桥(福成桥)。集贤桥桥名的来源有待考察,因为此桥不属于著名的集贤里范围。过了集贤桥,外城河开始折向东流。
从集贤桥到健康桥的途中,在外城河的北岸有一面“中共如皋县委诞生地”纪念墙,这里也是福成庵的旧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掀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也为如皋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1927年7月,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如皋县委。在“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共产党员的白色恐怖下,党的活动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当时,福成庵的宝华师太,出身于贫苦人家,十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宝华师太的帮助下,中共如皋县委就在福成庵正式成立。王盈朝任县委书记,委员有苏德馨、徐芳德、叶胥朝、陈其理,下设西乡、城中两个区委,有党员24名。这是江苏省最早成立的中共县委之一。
健康桥向东是澄江桥(南门大桥)。澄江桥位于古城南门——澄江门,向北一直通往通扬运河上的海阳桥,形成一条贯穿古城南北的通衢。
在澄江桥的西侧是范公苑。范公苑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公元989—1052)在如皋筑堤捍海的伟绩而建的。
提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让如皋人民至今仍缅怀范仲淹的远不止这些。范仲淹以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博大胸襟,在黄海之滨带领当地人修建了全长500多公里的捍海堰,创造了千古流芳的辉煌。后人为了表彰范仲淹修堤的功勋,将捍海堰更名为“范公堤”,并一直延用至今。不仅如此,他还向朝廷推荐了如皋教育家胡瑗,使胡瑗“明体达用”“经义、治事”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泽被全国,造就了千万人才。
范公苑是一座面积不大的江南庭院,外城河的碧水静静流过楼桥,散发着古朴气息的青砖瓦房、劲松翠竹和游廊凉亭,以及幽幽萦绕的古琴声,让人感觉恍如隔世。
澄江桥东有一面“抗战胜利墙”。正面是新四军和民兵奋力攻城、老百姓踊跃支前的浮雕,背面文字记载着共产党领导如皋民众与日伪军英勇斗争的历史。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