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兰‖散文:挖蕉芋

关注「文斋堂」,与您一路同行
挖蕉芋
文/郭亚兰
蕉芋属于芭蕉目,我们家乡叫洋芋,生长在我国海拔140米至2000米的南部及西南部,高可达3米,茎紫色,叶片长园形,表面绿色,块茎可煮食或提淀粉,制粉条丶酿酒,茎叶纤维可造纸、制绳。一个好姐妹种的蕉芋叫我去“分享”。我们的主要用途就是从蕉芋中提取淀粉。我抱着好玩的心理到蕉芋地里挖蕉芋。长长的蕉芋苗已干枯,只见蕉芋仔一个个把土撑开,明显可见这些蕉芋仔互相抱团把土撑得象一个菠箕。我拿起锄头,小心翼翼,把周边的土拨开,然后用锄头伸进土里面把焦芋翻过来。挖一萖费好大力气。这时一大姐路过我们土边,教我们怎样挖。先不要拨土,直接挖蕉芋,一锄头一锄头挖,这样也不显累,而且蕉芋的根也比较好去除。大概挖了两个小时,就有两大包了。这时同伴把摘下的老焦芋按原来的旧坑一个一个栽好,把枯蕉芋苗盖到上面,等明年开春,小蕉竽苗从土里长出,下一次肥,锄一次草,到冬天苗枯了就可以来收获蕉芋了。焦芋收回家了,还有几道繁锁的工序才可出粉,小时候看到大人把蕉芋洗干净,用一块搓衣板样的刷子,板上有一块铁皮,铁皮上钻一个个小园孔,园孔多余的铁皮往外翻,非常锋利。大人们冬天晩上借着昏暗的灯光在刷子板上刷刷刷蕉芋。往往一直刷到深夜,家里蕉芋多的要刷十天半月,大人们的手上开着大大的皲,非常疼痛。所以一说起要弄蕉芋,心里就比较怵。以为还象以前一样。我的好姐妹说,不象从前了,你跟我后面做就可以。只见好姐妹先是把蕉芋排在一个偏形的有空隙的格子筺里,打开高压喷水枪对准这些蕉芋开始“洗澡”,涮涮涮,一筐蕉芋五分钟搞定,两袋蕉芋用了45分钟就洗完了,冲洗的作用主要是冲掉蕉芋上的泥和粘在蕉芋上的沙子和皮。洗好后我们一个人一袋装到附近的村庄上碾蕉芋,只见那位看机器的师傅把蕉芋倒进机器里,一边出蕉芋渣,一边出蕉芋水,也就七丶八分钟的工夫两袋蕉芋就碾完了。蕉芋水用大桶装好,沉淀半小时,然后把桶上面的水倒掉,沉淀的就是淀粉了。沉淀好的湿淀粉用铲子挖起来,回家用大盆子装好后放干净水,大概浸泡一天左右,在浸泡的一天里,我不然闲着,要经常换水,把里面的杂质淘掉。最后出现雪白雪白的淀粉,然后把湿淀粉铲起来,用干净的盘子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好吃爽口的蕉芋粉就做好了,有上火口舌生疮的用蕉芋粉在锅里慢慢熬成糊状,喝下一碗症状立马减轻,在那缺衣少药的年代老人们都是用这一方法治病,药食同源。蕉芋粉更多是炒菜勾芡用,炒一道菜快起锅时,用蕉芋粉少许和冷水拌匀倒入菜中收渍,把菜中的味道全包裹起来,有了这道工序,江南的菜别有独特的一味。我家里每次做菜都会放蕉芋粉,家人每每吃起都不愿到外面下馆子。
作者简介:郭亚兰,喜欢用文字抒发所见所闻,喜欢用文字和心灵交流。
平台启事
新的一年,我们重新相聚,重新出发!欢迎各界朋友继续关心、关注《文斋堂》,并向本平台投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与广大作者、读者一道,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
平台宗旨:让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
征稿要求:1.来稿一律发微信13886223417。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在此期间请勿多投。
2.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或涉密或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或其他权利问题引起纠纷的,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3.文章类型为散文、随笔(不涉及政治评论)、诗歌、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4.本公众号所发文章的观点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稿件凡经本平台使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平台其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传播权,如不同意以上授权,请在来稿时予以声明。
稿酬规定: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3886223417,请关注《文斋堂》。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